這幾天大家所在的城市天氣怎么樣呀?今年天氣陰晴不定,春末原本已經換上短袖單衣,這幾天冷空氣一來,又穿回了棉衣,但長沙紅杏林的很多朋友還是感冒了。
面對變換極快的環境,我們養生就要注重加固“地基”,就像植物,暴風雨來臨時,根在土壤里扎的越深越能存活下來。和植物一樣,它們生存離不開土壤和水源,五臟各司其職,其中擔任土壤和水源作用的就是“脾胃和腎臟”。
腎對應水,參與全身的水液代謝,不僅將儲存的精髓結合攝入的水液轉化成津液,輸送到五臟六腑供能,還會將體內廢水毒素排出體外。
脾對應土,主運化,將攝入的食物等轉化成身體需要的水谷精微。土是“黃色的”,很多面色發黃、皮膚很松軟的人,往往不但脾氣不好,還很容易得胃病。
“腎水滋養臟腑”、“脾土是臟腑運行的基礎”,它倆就是養生必須打好的地基,地基穩固才好建高樓。
長沙紅杏林教大家調理一穴,它是董氏奇穴中的補腎最強穴——腎關穴,更可貴的是,腎關的補腎作用不是調動腎氣,而是通過強六腑、補后天脾土來強先天腎氣。
不可多得的“寶藏穴”——脾腎共調
腎關穴位于董氏奇穴七七部位,找到小腿內側,脛骨內側下緣與脛骨內側緣之間的凹陷處,往下2.5寸(大概2指)就是它的位置啦。
腎關穴暢通6經,集齊了腎俞穴和關元穴兩個穴位的功效,腎俞穴是強腎補陽的大穴,關元穴則是人體元氣生發的地方,補腎強脾,因此命名為“腎關穴”。
像失眠、腎臟病,以及白發脫發、經常頭發暈昏沉、以及記性變差,都可以通過刺激腎關穴,補腎養精來得到調理。
腎關穴通常用以針灸治療,但考慮到大部分朋友是自己日常調理,平時我們在進行單個穴位調理時,可以采取掐揉的手法,效果也非常好哦:
以左腿為例,用大拇指指尖向下發力進行“掐”,再對著穴位處旋轉進行“揉”,右邊同理。
掐揉到穴位處感受到一股熱流涌向全身,就說明達到了最佳效果。不限次數,每次5分鐘,大家手頭空閑時就可以做。
這里長沙紅杏林推薦大家配合小腿上的筑賓穴一起調理。
筑賓穴是人體的“排毒要穴”,常被中醫用來解腎臟內淤積的濕毒,通過刺激腎經氣血將垃圾排出體內,不僅保護腎臟,也順帶疏泄了肝臟毒素。
方法簡單,和長沙紅杏林老師一樣將拇指按壓在筑賓穴的位置逐漸加深力氣,再松開。一按一松為一個循環,重復這個動作50次。
筑賓穴就像是一張過濾網,在肝臟化解了大塊的毒素后,一些小的毒素流入腎經,被過筑賓穴所過濾,好的東西就重新流入血液,壞的就和尿液一起排出體內。
緩解痛癥的“緊急止痛藥”
腎關穴還是一味緩解關節骨骼痛癥的“止痛良藥”,腎主骨生髓,腎精若損耗,會導致腰膝酸軟、雙腳無力、牙齒逐漸松落、腿腳時不時發麻,以及困擾很多年輕人和中年人的坐骨神經痛。
很多朋友之前私信問長沙紅杏林老師,為什么老是足跟痛,就算沒有走很多路也會莫名其妙的痛,貼膏藥也不怎么管用,很有可能是因為腎精虧損引起。
腎沒補好,貼再多膏藥也是治標不治本。調理方法還是“掐揉”即可,不過在這里我們可以搭配上一個“通肩要穴”——肩井穴。腎關穴全息對應肩頸,再加上肩井穴,功效翻倍。
肩井穴是我們的老朋友了,肩頸處的疼痛大多因氣血不通,淤堵導致。肩井穴正是溝通肩頸上通大腦、下痛四肢軀干的氣血開關。
肩井穴,長沙紅杏林老師一般是從上往下進行刮痧,大家可以用勺柄順著肩線刮,勺柄角度微微下傾,降低疼痛感。
另一只手托住手肘,提供借力點。刮到局部發熱,有痧出來就可以停下。一次刮試3-5分鐘,一周2次就可以。
腎關加肩井,兩穴齊調,功效翻倍。
滋補“后天脾土”,增免疫
開頭給大家介紹了腎關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脾腎雙補的穴位,這是因為腎關穴有水、土兩性,土正對應脾。
脾和腎都是身體的“供能站”,腎是人先天之本,決定人體先天強弱、生長發育遲速、臟腑功能盛衰的根本;而人體出生后的營養、發育,主要有賴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靠脾胃之氣吸收,抵御病毒的免疫力也靠脾臟調和陰陽來增補。
我們常說“脾氣絕,藥門關”,意思是當“后天之本”將絕時,即便再厲害的藥也發揮不了作用。補后天脾土,我們可以在掐揉腎關的同時,搭配“健脾高手”——足三里穴。
足三里用艾灸效果是最好,健脾和胃,補益氣血。
采用溫和灸,艾條距離皮膚的距離以局部感到微微發燙為效果最佳。
每穴各灸20分鐘,隔日一次或每日一次,兩側穴位都要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