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在承載著一方水土的萬物生長,為它們源源不斷的提供養(yǎng)料,才能生長出一棵又一棵參天大樹。而在們人體上同樣也有這么一個穴位在默默承擔身體的壓力、不斷給身體給出運輸養(yǎng)料的承山穴!
當朋友們出現(xiàn)日常生活壓力過大、身體超負荷運作的時候,輕 輕按一按承山穴的位置都比較酸痛。我們就可以通過按揉,或者艾灸承山穴的方式,來達到強身健體、緩解身體壓力的作用。
不僅如此像腰、腿出現(xiàn)的大部分問題,像小腿抽筋、腳部勞累、膝蓋勞累、腰背痛、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等不適癥狀,都可以通過刺激承山穴的方式進行調理!
話不多說,今天紅杏林老師就來教大家盤活這個“承山穴”,手法簡單,在家坐著就能做。
人體陽氣最盛的“樞紐”——承山穴
承,承受、承托也。山,土石之大堆也。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
所以紅杏林老師想說承山穴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兼具溫陽化濕與消解壓力的功效。
位置也很好找,小腿后面正中,委中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xiàn)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穴了。
足太陽膀胱經有人體“小太陽”之稱,承山穴作為它的樞紐,涉及范圍甚廣,可以將陽氣送往多個臟腑、經絡、肌肉,是要運輸陽氣的要道。
一按排出濕氣,人輕松
為什么生活中有這么一類朋友,總覺得身體沉甸甸的,連帶精氣神也是沉悶悶的,沒有身輕如燕的輕快,也沒有笑逐顏開的歡快。
還沒進入50歲呢,精神頭猶如進入60歲,頭發(fā)油膩膩黏在臉上、皮膚灰沉沉毫無生氣、五臟六腑沒檢查不出什么毛病,就是打不起精神。多半是濕氣入體了!
濕氣就是體內的多余水分淤積,本該隨著人體的新陳代謝一并排出體內,卻停留在體內不走了。
情況比較輕的就是氣血不通堵在這了,情況嚴重一點即使皮膚水腫,一按一個坑。更嚴重一點濕氣堆積在關節(jié)里,遇上風邪入侵,就是風濕性關節(jié)炎,堆積在心臟里,就是風濕性心臟病。
這么說來,濕氣就是水道堵塞了,毒素沒有隨著尿液汗液排出體外,沉淀在某一個地方,輕則亞健康,重則疾病。這就是中醫(yī)常說的“萬病根源在于淤”。
在我們的日常保健中祛濕就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按揉承山穴對于我們來說就是很好的選擇,和紅杏林老師一樣找把椅子坐下把左腿放在右腿上用右手先找到承山穴的位置。用大拇指先按壓承山穴10秒鐘,再順時針按揉20圈。
如果感覺酸痛明顯,這代表體內可能已經有濕氣了,如果只是酸脹,則是正常現(xiàn)象,不必太過憂心!
承山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而膀胱又是體內的泌尿系統(tǒng),主掌人體的廢水、廢液的排出,一旦陽氣不足,就容易導致膀胱經堵塞滋生濕氣。
常按揉承山穴不僅能振奮膀胱經的陽氣,疏通經絡幫助排出體內廢水,減少濕氣在體內淤積的可能性,此處水道通了,還能提升體內的陽氣。
二灸減少疼痛,人舒服
承山穴作為膀胱經上的腧穴,將它激活不僅能激發(fā)陽氣,還能調理膀胱經循經路線上的疼痛。腧通“輸”,有傳輸、輸注的含義,不僅僅是腧穴所在之處的病痛,膀胱經所到之處的都有一定的調理作用。
像朋友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肩頸疼痛、腰背酸痛、小腿抽筋紅杏林老師都建議通過刺激承山穴的方式進行調理。
方法也很簡單!用艾條在距離承山穴2-3厘米左右的位置,灸上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如果覺得手舉艾條太過麻煩的朋友們,也可以用單聯(lián)灸直接綁在小腿上。
三拍養(yǎng)護腸胃,人年輕
除了祛除濕氣、調節(jié)膀胱經上疼痛,承山穴還能夠幫助我們調節(jié)腸胃的“一把好手”!
先教大家調理方法:
一只手四指閉攏,用掌心輕輕拍打承山穴的位置,左右交替,每次3-5分鐘,大概拍打50下左右即可。
拍打的時候,力道由輕到重,慢慢遞增。拍到局部發(fā)熱發(fā)脹,為最佳效果。
飲食的不規(guī)律不節(jié)制、加上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很多朋友的腸胃都不太好,胃痛、胃脹,還引起腹痛、腸胃炎,這都是司空見慣。
承山穴是為隨膀胱經經水上行而來的脾土與水液的混合物,拍打它能將濕潤的土氣送到胃部,降胃火,甚至緩解急慢性胃腸炎、便秘、腹水、痔瘡等腸胃不適導致的癥狀。
平時總是便秘的朋友們,可以將拍打承山穴加入自己的日常養(yǎng)生動作中,腸胃好了,才能更好的吸收,人也舒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