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個月就要過年了,又到了圍坐在一起吃年貨、嘮嗑的時候了。這就免不了一波互夸、分享近況。說到互夸,誰不想被夸贊:氣血好、皮膚嫩,頭發烏黑又茂密,跟年輕的時候一樣呢?誰又不想在吃年飯的時候,想吃啥就吃啥,血管、腸道毫無負擔呢?
所以,今天紅杏林中醫想分享個過年悄悄變健康、變年輕的好方法,它就是年貨桌上的老相識——“松子仁”。
《本草經疏》記載松子仁:“血氣充足,則五臟自潤,發白不饑。仙人服食,多餌此物,故能延年,輕身不老。”松子仁可不只是打發時間的零食,它還是藥食同源的典型代表。接下來,紅杏林中醫就分享一下松子的作用和功效。
民間“長壽果”
許多朋友把松子仁當普通堅果、零食來看,但其實,它在中醫里的記載也有很多。松子仁性溫,歸肺、肝、大腸經。能滋陰潤燥、養血養顏、潤肺止咳、潤腸通便。
《本草通玄》中說它“肥五臟”,“肥”可不是肥胖的意思,而是指“營養五臟”。 松子能滋補五臟,益氣補血,對氣血弱少、肝腎精虧引起的女性閉經有緩解作用。
而“血”是氣色好的基礎,常食松子,又可以令肌膚白皙,容顏常駐,延年益壽,所以松子也被民間稱為“長壽果”。
松子還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軟化血管,對膽固醇、心血管疾病有緩解、防治作用。松子中的大量礦物質又能強筋健骨、健腦補腦,適合老年人保健養生。
潤腸道,不便秘
不少朋友以為便秘就是上火,找一堆瀉藥、降火方子,偶爾一次可能有效,但時間長了不僅損傷脾胃、還加重便秘。
在中醫認為,便秘還有陰虛型。將腸道看做河道,陰虛就是腸道津液虧虛,也就是河道缺水。那么河上的船行駛緩慢,甚至停滯不前,于是就便秘了。
許多老年人便秘就是因為氣血虧虛,大腸失去濡養,運輸無力。《隨息居飲食譜》中稱松子為“通腸辟濁,下氣香身,最益老人”。
松子仁,甘潤入腸,且性溫,在補足津液、緩解腸道枯燥的同時,不傷正氣,適合年老體弱、小孩、產后病后的氣陰虧虛型便秘。可以直接用黃芪水送服松子仁,吃20顆左右;或者松子仁、粳米煮粥食用。
潤肺燥,少白發
《本草綱目》言其:“治燥結咳嗽。”冬季氣候干燥,體質較弱的老人、小孩容易肺燥久咳、口舌生瘡、咽喉腫痛,或易煩熱、出虛汗。
像松子仁這種富含油脂的種仁,多有滋陰潤燥、潤肺止咳能力。咽喉干痛、干咳久咳,甚至咳血者,可以用蘇游鳳髓湯來緩解。
1、取50克松子仁、50克核桃仁、50克蜂蜜。
2、將松子仁、核桃仁研磨搗碎。
3、將蜂蜜倒入鍋中熬熟,加入搗碎的松子仁、核桃仁,攪拌至濃稠。
4、飯后用溫開水送服一勺。
《玉楸藥解》:“松子仁澤膚榮毛,佳善之品。”
陰虛燥咳者,往往也伴隨皮膚、毛發干燥。松子入肺經,肺主一身皮毛,通過肺將氣血津液輸布全身,溫養肌膚皮毛。
只要抓一把松子仁吃,大概20粒左右,有助維持頭發、皮膚的正常生理功能,緩解皮膚干燥瘙癢、毛發干枯、脫發白發的問題。
松子吃上火怎么辦?
松子仁好吃,但油性大、熱量高,吃多了容易出現上火、口舌干燥。所以每天食用松子應控制在30克以內,食用時要多喝水,或搭配夏桑菊等降火涼茶。除此外,松子仁性潤滑,有脾虛便溏、痰濕內積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松子該如何保存?
存放過久的松子容易變質,有苦味、“油哈喇”味,這時會產生黃曲霉素,對肝臟損傷很大。所以,散裝的松子紅杏林中醫建議最好放在密封的容器里保存,以防油脂氧化變質。
精彩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