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喜歡掏耳朵,蘇大媽的耳道內竟然長出了腫瘤。蘇大媽一直有個不太好的習慣,平常特別喜歡用棉簽掏耳朵,到了有點強迫癥的地步。在家的時候沒事就會用棉簽掏掏耳朵,出門在外的時候沒有棉簽也喜歡用手指掏耳朵。
這樣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后,蘇大媽發現自己的耳朵很不舒服,聽力有些下降,但吃了些消炎藥后耳朵倒是沒什么異常,結果后來發展到了脖子疼。不得已的情況下,她去往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在看到蘇大媽的外耳道時滿臉震驚。
她的外耳道上長了一圈紅色的增生,還存在一定的骨質破壞。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所致,后續進一步的檢查證實了醫生的判斷,蘇大媽罹患的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脖子疼痛是由于癌癥擴散到腮腺導致的。
耳朵發癢,很多人都習慣用手指或棉簽、挖耳勺等工具掏一掏,整個人都會變得舒暢。然而你不知道的是,這個看似“享受”的小動作,可能給耳道造成超乎想象的危害。
一、耳屎究竟要不要刻意去掏?
耳屎在臨床上被稱之為耵聹,不少人都有挖耳屎的習慣,覺得不挖會非常臟,然而耳屎真的需要刻意去挖嗎?答案是否定的,耳屎對于我們的健康而言有很大的益處,具體的跟紅杏林一一來看。
耳屎在出現的初期是油狀的,它可以幫助讓耳道保持濕潤潤滑,避免因干燥而導致耳朵癢或皮膚瘙癢出現;同時耳屎也能起到屏障的作用,可幫助預防小蟲子、水滴、沙石等進入耳道以及細菌滋生,預防耳道出現損傷;耳屎內還含有免疫力球蛋白A成分,該物質可幫助抑制耳道內的細菌滋生,預防感染發生。
一般情況下,我們無需刻意去掏耳屎,因為耳道自身有清潔功能,而且耳屎也會隨著咀嚼等日常行為自然排出體外。
長期掏耳朵容易導致皮膚破損、耳道發炎,更甚者還會導致鼓膜受到損傷,讓人有失去聽力的風險。一些經常掏耳朵的人,耳道內內窺鏡下可明顯發現有血痂、皮膚破損、血管增生以及鼓膜異物等。而一些使用棉簽掏耳朵的人,容易將耳屎往更深處推,誘發耳屎硬化導致耳道發生堵塞。
二、耳朵總是癢,卻掏不出東西?或與3種疾病有關
一些人在日常會特別喜歡掏耳朵,長期用力的往耳朵內部掏容易導致耳朵皮下組織被破壞,這樣一來有害物質入侵的可能性會增加,容易誘發耳道干燥,繼而導致耳朵瘙癢癥狀出現。在排除這個因素外,耳朵瘙癢還可能是因為一些其他的因素所致,具體的我們往下看。
螨蟲:耳朵異常的瘙癢還可能是螨蟲進入到耳道內所致,一般螨蟲會在睡眠時來到身體上,一旦爬到耳朵內,就會讓人感覺耳朵很癢。
過敏:耳朵其實也和我們的皮膚一樣容易過敏,在接觸到一些過敏原后,會引起異常的瘙癢癥狀出現。
外耳道炎或外耳道濕疹:濕疹早期最為典型的癥狀就是癢,一些嚴重的患者耳道內會有明顯碎屑和液體滲出,棉簽按壓會有明顯的潮濕感。
還有就是耳道在進水之后會變得潮濕,此時再掏耳朵損傷皮膚的話,容易讓細菌侵入,繼而引起炎癥發生,也會引起異常的瘙癢感出現。
三、學會4招,教你給耳朵做“保潔”
耳朵也和其他的器官一樣,需要我們對它進行保護,該如何正確地對它做清潔呢?學會兩個方法。
1.正確清潔
在日常如若覺得耳朵特別癢的話,可以試著用手指在耳朵口輕輕地撓兩下,確實有必要清潔耳屎,紅杏林建議濕潤醫用消毒棉簽,擠干水分,輕輕探入,朝同一方向慢慢旋轉。
紅杏林還在這里告誡大家 不要過于伸入,也不要用尖銳的物品伸進去。同時要控制自己盡量不要去掏耳朵,想掏耳朵的話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2.求助醫生
當感覺自己出現耳朵疼痛、出血、聽力下降以及耳朵堵塞感十分明顯等癥狀時,建議及時去醫院求助專業醫生,不要自行在家里掏耳朵,否則很容易造成耳道損傷。
總而言之,耳屎是耳道皮膚的一道自然屏障,小妙再次提醒,在生活中一定不要盲目地自行掏耳朵,在出現明顯的不適感時,希望大家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檢查,切不可擅自處理。
往期優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