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無法避免的四大階段是出生、成長、衰老和死亡。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衰老速度就會加快,各器官的功能也會出現退化。
但是人并不知道自己會在什么時候離開這個世界,其實,有權威的研究機構發現,人在死亡前的10年,身體就已經給我們發出了警告的信號。
我們應該如何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到及時預防,從而延緩衰老呢?下面紅杏林為大家一一解答。
去世前的10年,身體會有哪些信號
《英國醫學雜志》(BMJ)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從65歲左右,身體的運動機能會逐漸下降,死亡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加。
而這些衰老的跡象,最早在死亡的10年前就有表現,比如說從椅子上站起來、自己穿脫衣服變得困難。
專家認為,及早地發現運動功能的退化,可以提前預防衰老的加劇。
研究結果顯示,步行速度、坐站能力、握力差分別會使死亡風險增加22%、14%、15%,日常活動困難則使死亡風險增加30%。而且,這些差異在死亡之前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尤其是在死亡前4~10年。
壽命短的人,這4項指標通常不太好
通過這項研究,科學家總結出了有這四項指標較差的人,相比而言,可能壽命會比較短。
1、步行速度變慢
走路的時候,需要心臟和肺部的協同作用,所以步行的速度快慢,能夠充分地反映心肺功能的強弱情況。而心肺功能差的人,也就更容易出現危害生命的疾病。
中老年人可以每年自測一次走路速度,并且記錄下來,然后與上一年的數據對比。一年后如果發現自己的步速有明顯的變慢,需要及時注意心肺方面的問題,及時檢查。
2、坐站能力變差
坐站能力是可以反映人的下肢關節、韌帶、腰椎的健康狀況。如果人的下肢韌帶彈性較好,膝關節和腰椎的活動是正常的,會降低下肢功能障礙的風險,有利于健康長壽。
老年人可以通過這個方法自測坐站能力:站在椅子前,雙手交叉放胸前,反復站立坐下,30秒內若可以坐站25次或以上,說明下肢關節、骨骼、肌肉功能仍舊良好。
3、握力明顯減退
心臟出現了問題,血液輸出量較前減少,不能滿足各個器官的能量需求,全身的力量也會變小,而握力減退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表現。
握力體重指數=握力÷體重×100,正常握力指數應大于50。
4、日常活動困難
日常活動能力反映老人的自理能力,比如說穿衣、洗漱、上廁所等活動都受限,說明衰老在加速、肌肉在減少,尤其要警惕老年癡呆和肌少癥。
想要長壽,可以和紅杏林一樣試試這個簡單有效的動作
深呼吸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但是卻可以幫助長壽。
深呼吸可以增加肺部的氧氣含量,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力。還可以降低心率和血壓,減少心臟負擔,預防心血管疾病。還能夠減緩慢性疼痛,降低慢性炎癥,延緩細胞衰。
深呼吸的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紅杏林希望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緩慢而平穩,不要過于急促或用力;
②要深入到腹部,不要只用胸部呼吸;
③呼出的時間要比吸入的時間稍長一些,可以數數來控制節奏;
④要專注而放松,不要分心或緊張。
紅杏林建議你可以每天花幾分鐘來練習深呼吸,或者在感到有壓力或困倦時進行深呼吸,這樣可以讓你的身心更健康,也許還可以延長壽命。
精彩文章推薦